左云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經濟穩中向好和社會大局穩定。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3.2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4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00.15億元,下降4.4%;第三產業增加值48.63億元,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9:65.4:31.7。
據2022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11535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592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51.66%;男性人口62362人,性別比117.68。全年全縣出生人口631人,人口出生率為5.47‰;死亡人口1478人,死亡率為12.82‰;自然增長率為-7.34‰。
全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469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314人。
二、農業
全年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30575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3084公頃,增加4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7491公頃,增加2815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49337噸,增長1.07%;油料產量9187噸,增加72.3%。
全年四旁植樹120萬株,育種育苗面積200公頃。
全年豬牛羊肉總產量5174噸,增長4.78%。其中,豬肉產量2264噸,增長2.0%;牛肉產量998噸,增長4.4%;羊肉產量1912噸,增長8.5%。年末生豬存欄22422頭,出欄31111頭;羊存欄132238只,出欄125162頭。牛奶產量2542噸,減少16.2%。禽蛋產量619噸,減少23.3%。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8.96萬千瓦,增長9.3%;使用化肥1865噸,增長21.25%;地膜364噸,增長75.17%。
三、工業、建筑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3%。
全縣規模以上煤礦共產原煤5996.2萬噸,同比增長12.14%;規上企業發電量12.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9%。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2.3億元,增長15.24%。其中,煤炭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8.92億元,增長15.05%;電力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6億元,下降3.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59.89億元,增長28.14%。
全縣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946.7萬元,同比增長1.4%。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34.6億元,增速同比增長11.6%。分產業看,一產投資額為2.41億元,同比增長54.5%;二產投資額為23.49億元,同比增長24%;三產投資額為8.74億元,同比下降17%。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17個。其中,全部建成投產項目64個(不含房地產)。
四、國內貿易
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6億元,同比增長0.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20億元,同比增長3.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65億元,同比下降3.3%。按消費形態統計,餐飲收入1.71億元,同比下降1.3%;商品零售28.15億元,同比增長0.6%。
全年全縣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類增長32.7%;汽車類下降12.2%;飲料類增長34.8%;煙酒類增長38.6%;通訊器材類增長23.7%。
五、交通和郵電
2022年末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324.8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752公里,全縣公路網密度100.2公里/百平方公里。
年末全縣擁有二級汽車站1座,四級鄉鎮客運站3座,客運企業4家。我縣共有省際線路3條,車輛3輛;市際線路3條,車輛4輛;縣級線路4條,車輛23輛,共有線路10條,車輛30輛,座位數為818座。村村通線路9條,車輛23輛,座位數為432座。通車行政村數為145個,全年客運量63萬人次,旅客周轉量8260萬人公里;全縣貨運大型企業1家,登記在冊貨車1542輛,牽引車720輛,掛車754輛,貨運量380萬噸,貨物周轉量53300萬噸公里。
全年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0.57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997.32萬元,增長22.01%;電信業務總量0.47億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戶9.8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2.8萬戶。全縣郵政局所10個,郵路總長度923公里。訂銷報紙251萬份;訂銷雜志11.5萬份;國內函件1592件;快遞業務量完成57.9萬件,同比下降7.38%。
六、財政和金融
全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4億元,同比增長33.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6億元,同比增長15.9%。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0.45億元,比年初增加18.8億元,比年初增長14.29%;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5.96億元,比年初增加16.4億元,比年初增長33.27%。
年末全縣共有注冊保險機構12家,保費收入1.13億元,全年累計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0.32億元。
七、科教、文化和衛生
年末全縣普通中小學校20所,專任教師1468人,在校學生數8258人,其中,小學生3833人,初中生2578人,普通高中生1847人。幼兒園(不包括附屬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2040人。
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綜合公共體育場一處,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91個,藏書29.4萬冊,農村閱覽室145個。全縣有報社1家,出版報紙55萬份。完成“送戲下鄉”演出120場。
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197個。其中,公立醫院2個;民營醫院3個;衛生院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年末,全縣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1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21人;注冊護士358人。
八、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19元,同比增長6.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增長6.3%。
年末全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5876人。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521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2355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0716人。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63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2084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1019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6801人。
本年全縣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09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483人。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6個,床位445張,收養救助20人。全縣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1個。
注:[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除注明外,所有增長或下降速度均為同上年相比較。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本公報部分數據由相關部門提供。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4]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調查制度》,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自2022年起不再開展統計調查。
[5]郵政行業業務總量按2020年價格計算,電信業務總量按上年不變價計算。
[6]2021年保險相關數據采用財務口徑統計。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